通知:126期开奖时间(11月23日星期六21:30),请相互告知!

本站永久域名:www.352999.com请点击收藏

【中华精英网址导航】

【精英联盟交流论坛】 【港澳联盟图库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强力推荐 点击领取新澳门内幕一肖三码内幕一肖三码内幕一肖三码内幕一肖三码内幕一肖三码内幕一肖三码内幕一肖三码 新澳门

查看: 2277|回复: 3

【024年】《十二生肖文化趣谈》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18

回帖

43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30
发表于 2022-7-25 20: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十二生肖文化趣谈************************

有助你更好的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各类玄机的奥秘!


第一篇 鼠的文化象征意义

  鼠虽然口碑不佳,相貌也不讨人喜欢,还落得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千古骂名,但从社会、民俗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它早已脱胎换骨,由一个无恶不作的害人精,演化出来一个具有无比灵性,聪慧神秘的小生灵。
  我国民间早在几千年前就流传着所谓“四大家”、“五大门”的动物原始崇拜,即是对狐狸、黄鼠狼、刺猥、老鼠、蛇的敬畏心理的反映,人们普通认为,这些动物具有非凡的灵性,代表着上天和鬼神的意志。鼠又一榜上有名,可见鼠委实与人类的生活千丝万缕地纠缠在一起,鼠文化自然在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加掩饰地呈现出来,鼠文化使鼠变得越来越可爱,越来越神秘。
  鼠的第一个象征意义是灵性,又包括它的机灵和性能通灵两个方面。
  鼠嗅觉敏感,胆小多疑,警惕性高,加上它的身体十分灵巧,穿墙越壁,奔行如飞,而且它还兼有另两项突生的本领:从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空,楼顶附落到地上,翻转身,喘息一下便象没事一样该干啥就干啥,绝对没有粉身碎骨的性命之忧;它虽说不是水生动物,也没有超强的游泳本领,然而窄沟浅水池塘是挡不住它的,为了求生,它可以一口气在水底钻好几米远(超过自己身长10倍以上的距离)于自己则毫发无损。所以要摔死或淹死老鼠那可真有些白费心机。
  人们常用“比老鼠还精”来形容某人的精明的机灵,鼠的机灵成为一种类比的标准,可见它的机灵已经上了相当的档次,正如人们形容轿车品质卓越一定会说“比奔驰还好”,而不会说“比伏尔加还好”一样。同样,形容一个人行动迅速,顺时应变,我们也常说他“象老鼠一样善变。”
  民间还认为鼠性通灵,能预知吉凶灾祸。其实鼠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对自然界将要发生的不测如地震、水灾、旱灾、蝗灾等做出一定的行支反应是很正常的,这是地球生物具有的某种特殊本能,只是有些限于人类自身的知识,还未能揭示出它的神秘和规律罢了。在唐山大地震前夕,人们惊惊异地发现鼠群向郊了外奔窜,或者三五结伙蜷缩在马路,街道等相对空旷的地方,并不明这种迹象暗示着什么。类似的事情,在古代必定重演过多次,所以老鼠在人类心目中变成了通灵的神物。我们通过周公析梦中关鼠的解释就可略见一斑。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中会出现五花八门的事物。如果你梦见了鼠,是喜是忧是福还是祸?俗话须:“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还是且听听古代周朝文王怎么说:
  如果梦见麝香鼠,事业成功。梦见有很多麝香鼠,困难和不幸要临头。
  梦见老鼠,会树敌过多。已婚女人梦见手里托着家养的老鼠,要生孩子。梦见抓老鼠,会交上不诚实的朋友。梦见捕老鼠,会遭到敌人的阴谋暗算。梦见猫捉老鼠,是福,敌人会互相残杀,两者俱亡。梦见死老鼠,要交好运。梦见有很多老鼠,失败将不断发生。梦见老鼠在自己的住室里打洞,家里会遭偷窃。男人梦见老鼠在咬自己,灾祸会避免。医生梦见老鼠,住地会出现传染病。
  梦见松鼠,艰苦奋斗定有所获。女人梦见松鼠,会与丈夫分离。被驱逐的人梦见松鼠,自己的目标一定通达到,最后能返回自己的祖国。旅行会舒适,事业会成功。梦见打死松鼠,是不祥之兆,会灾难临头。梦见捉松鼠,或者把松鼠拿在手里,是吉兆,会找到藏匿的财宝。梦见松鼠咬了自己,在主要问题上会与朋友产生分歧。农民梦见松鼠,会丰收在望。
  总而言之“老鼠相斗有官事,鼠咬人不求所得”,“鼠大走主有善事,猫捕鼠者主得财。”
  鼠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是生命力强。一者是它的繁殖力强,成活率高,譬如一只母鼠在自然状态下每胎可产出5-10只幼鼠,最多的可达24只,妊娠期只有21天,母鼠在分娩当天就可以再次受孕,幼鼠经过30-40天发育成熟,其中的雌性加入繁衍后代的行列。如此往复,母鼠一年可以生育5000左右子女,至于孙子、孙女、曾子、曾孙辈已多到无法计算。据研究,鼠母体内含有一种独特的化学物质,能够刺激雄鼠永远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这大概也是鼠界能生会养的原因之一,故而民间将子女居群的善生母亲戏称为“鼠胎”或“鼠肚”,比喻它的生育能力特强。
  老鼠的成活率高,寿命长,如非遇到天敌猫的袭击或人类大规模的扑灭行动,大多数都能安享晚年、寿终正寝、而且子孙满堂,这是其它动物可望而不可及的。
  过去华人中有一种民间组织,现在被人们戏称为“老鼠会”而予以取缔。它本来是百姓之间互助的一种形式,会员交纳一定的会费,再去介绍新会员加盟。由于会员人数多,会费也就相当可观,这笔费用用于个别会员。每个会员都有机会获得这种资助,但究间谁先谁后则需要按一定和程序或抽签来决定,其原理是集中社会闲散资金在短时间内让少数幸运会员先富起来,会员如遇突发事件急用钱,也可以提出请求,由该会讨论定特别资助。这本来对百姓是有些保障性方面的好处的,但由于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会首握有大笔资金、大量权力,往往从中牟取私利,因而逐渐演变成一种金融剥削,并带有明显黑社会色彩的帮会,遭到政府明令取缔,而且其受益的方式,其实也已被银行的零存整取和贷款分期付还取得,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这种帮会以会员介绍加盟作为发展基础,介绍得越多其本人获利也越多,因此很多人靠游说别人入会赚取“介绍费”发财。
  凡是有这种“会”或“社”存在的地方,会员一到夜晚便四处出动,或动员别人入会,或参加组织聚会,这种活动规律和老鼠昼伏夜出的习性几无二致;而且会员一变二,二变四, 四变八......呈几何倍增状况,这与老鼠不同凡响的繁殖力也十分相似,故尔人们把它形象地称作“老鼠会。” 近年来在大陆时有风行的非法传销、联谊信、连环信等等,大多数都是旧式“老鼠会”的翻版。
鼠的第三个象征意义是精致细小,微末。鼠生就一副小巧玲珑的体态,喜欢上窜下跳,是无法与“大”字联在一起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篇叫《硕鼠》是把贪污吏比做硕大的老鼠,并不是说真有这么大的老鼠;古书《韩诗外传》中有《社鼠》篇,同样也是老鼠托大的比喻:
齐景公问晏子:“做人最怕什么?”
晏子笑了笑,严肃地说:“社鼠躲在土地庙里,跑出来只是为了偷吃东西。人们要捉,又怕毁了土地庙里的器物,得罪了土地爷遭到报应,所以拿它无可奈何。现在君王身边就有这样的社鼠,愿君主别再庇护他们。”
这是晏子借鼠进言,向齐景公讲述治国之道。就鼠的喻义而言。总与微不足道 ,无须挂齿连在一起,如鼠窃狗盗指一般的“小毛贼”,《旧唐书·萧铣列传》中描述隋朝末年社会混乱状况时说:“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盗,大则鲸吞虎距。”(隋末以来天下大乱,群雄并立,小偷强盗倒在其次,割地称王者为害最重。)
再如鼠技指雕虫小技。《荀子·劝学篇》中说:“飞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字面意思有飞蛇虽然没有脚但可以奔行如飞,梧鼠虽有多种本领却难以施展,言外之意是精通一种本领 够 你施展了,如果贪多不精,都才学会点入门功夫,就算会的再多也没有多大用处。
其它如“鼠子”“鼠辈”等具有同意思,并隐含有鄙视,看不起的贬义。三国时王允讨厌凉州胡文才,杨修二人,故意当众说:“关东鼠子欲何为耶?”(这两个关东小人想干什么?)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另外,因为鼠牙长势凶猛,需要不断磨牙才能保持其长度,人们常用“鼠牙雀辩”比喻那些喜欢逞口舌之利搬弄是非失。

********第二篇  牛话牛说,牛字牛词

  中国的汉字中,只要与牛配伍的,不是有那么点牛劲,就是有那么些牛的精神,否则就是一头货真价实的牛。
  “牦牛”、“牯”、“犊”、“犀”、“犋”等字指不同种类的牛。
  “牧”指放牛之地。“犁”则指牛耕地之器物。“牺牲”古意为以牛充当的祭品。脾气倔如牛的称“犟”。牛角称为“犄”。死不悔改的牛性谓之“牾”。此外,如“牡”、“物”、“特”、“牿”等也都是与牛沾亲带故的本家。
  牛在十二生肖中,是体积最大的,与老鼠正成对比,所以人们在生活中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寓多或大。
  如大材小用为“牛刀小试”或“杀鸡焉用牛刀”或“牛鼎烹鸡”。
  “牛目、牛嘴、牛肛、牛脚”则形容人体某些部位粗大不雅。
  骂人声音粗野而难听为“牛声马哮”或“牛声马调”。
  说宁在小地方做首领,也不在大地方做部下为“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牛体大,毛自然多,因此以“牛毛”喻众多而细密。《抱朴子》书里说:“为学如牛毛,获者如麟角”,强调做学问之不易。杜甫有“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的诗句,是古代法令繁苛的具体描写。
  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柳宗元文:“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出汗牛马。”后人遂把书籍多称为“汗牛充栋”,可见牛很早就沾染上了书香。
  牛有四个囊,食下物后能反刍,食量很大,民人讥笑人食量大者为“牛肚”,称人善饮的为“牛饮”,脾气大的称为“牛脾气”。称制止发脾气或遏止说谎者为“扯牛鼻”。骂人不爱惜物品为“牛神”。讥人粗野不洁为“牛样”。称人行动迟缓如牛为“牛步迟迟”。买妻求草者被讽为“夯牛头”,即戴假而具以遮羞之意。
  称夸耀不实者为“吹牛”或“吹牛皮”。
  今称企图非份,信口开河,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为“黄牛”。
  凡事两情不符者为“风马牛不相及”或“牛头不对马嘴”。
  事不关痛痒谓“蚊子叮牛角”,即一点知觉都没有之意。
  好绕道旁门营私为“钻牛角尖”。
  “泥牛入海”指代一去无返。
  牛以愚忠闻名。人们常把不智不肖,愚笨者称为“蠢牛”或“饲牛”。古时讥笑目不识丁者为“青瞑牛”(瞎眼牛)。世人谓不明话意为“对牛弹琴”。称毁誉由人为“呼牛呼马”。正如从《庄子》所云:“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谓之马。”形容贤愚利钝不分为“牛骥共宰”。形容貌丑或宵小朋友挚为“牛鬼蛇神”(后老师意得以辱名)。报恩于人宁“做牛做马”,即做牛马为人耕作驮行之意。
  汉书中有“独念牛衣涕泣时邪”一句,故后人形容贫贱为妻之贫苦境况为“牛衣对泣”。
  孟子云“牛山之木尝美矣”,本是指山东临淄县的牛山地方林木之美,后人借喻人之秃顶。
  韩愈云:“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后人遂形容极细微之物着也有用处,所谓“牛溲马勃”。
  此外,“归马放牛”比喻战事结束,士兵解甲归田永息兵弋。“九牛一毛”言极多数中的一小部分。“九牛一虎”形容极大的力量。“土牛林木马”比喻有形而无实质。“骑牛找牛”比喻忘其本而有他求之意。“吴牛喘月”形容过分的惧怕。“老牛推车”讥人力尽无能。
  在民间俚谚中,“黑汉、犁牛、铁青马、一个作活就顶两”喻人身强体健,力气大,一人做两人的事。“有钱买牛马,不如牛生气”,谓人当选用有肚量的干才,而不必人做事不把握重点,却专门注意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谓不切实际。“牛吃稻草,鸭吃鱼虾”,及谓各人福气不用。

***第三篇  情趣洋溢的谚语

  谚语,有人说它是“智慧的花朵”。以十二生肖为内容的谚语数量众多,流传广泛,是广大群众所创造并喜闻乐见的富有气息和情趣的语言表达形式。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牛不喝水不能强摁头”、“兔子不吃窝边草”……等等。与老虎有关的谚语也十分丰富,这些谚语有的反映了虎的性格特征勇猛、威武、凶暴以至使人望而生畏,不敢亲近,就如同在“帝王”或者权威的面前。如封建社会中那些当官的,无论是生活在帝王身边的文臣武将,还是那些达官显贵的下属,凡事总得谨小慎微,服从上级和帝王的意志,必须视帝王国君和达官显贵的眼色并迎合其好恶行事,否则一不小心,一思之念,一句之言都会触怒他们,轻者有牢狱之灾,重者就会招致镣之祸,乃至斩首示众,诛夷九族。在官场或民间就流行着反映上述心态的谚语:“伴君如伴虎”、“老虎门下官难做”之类。在人们的心目中,老虎是威严与权势的象征,言谈举止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气度,是不可得罪的也是惹不起的,于是民谚中就有这样的说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胡子谁敢摸?”、“老虎未吃人,样子赫杀人”。有些谚语表现了老虎的习性,以及它与人、与环境、与其他动物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前者如“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老虎藏在洞里不显威风”;后者如“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羊儿跑进虎群”、“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好虎架不住狼群”……有些谚语,绝大多数除了表面的具有比喻或象征性的浅层含义之外,还有其本质的深层含义,表现为或具有某种人生哲理,或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或者在这些谚语的背后,潜藏着首先的意味和生活的情趣。这种谚语实际上是种比喻,可能是某种象征,都是思维 的美丽之花,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设想或虚构出来的。如:“老虎头上扑苍蝇”、“老虎头上搔痒”、“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羊披上虎皮,见到老虎还是害怕”、“羊跟老虎交朋友,总有一天会吃亏”、“猪给老虎拜年,有去而无归”、“苛政猛于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些谚语,都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都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点,有的甚至可以就是寓言故事的概括与浓缩,是极为精湛的语言艺术。如上述所举谚语中的“羊披上虎皮,见到老虎还是害怕”,这与汉代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所述的“羊质虎皮”的寓言故事,无论是构思的新颖,主旨的深刻,还是表现手法,都可以就是含意深刻的古训,又可以就是激励人们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格言或名言、警语。它的表层语意并不深秋,意思是说,如果你不进入老虎居住的洞穴,就无法得到你想得到的小老虎。但是,这条谚语由比喻而出来的的主旨却十分深刻,它告诉人们,你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达到某种目的,如果不冒风险,不以艰苦的努力与实践,就不能取得成功和胜利,就不能如愿以偿,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条谚语在民间或者是上层流传都十分广泛,其典出于《东观汉记·一六·班超传》原本作“不探虎穴,不得虎子”。这个典故是说:班超带领汉军去攻打在边境经常进犯匈奴,久而久之,将士都有些厌战情绪。一次,班超与将士三十六人在一起饮酒,个个喝得面红耳赤,情绪高涨勃发,兴味盎然。于是班超就乘着酒兴,面对将士的厌战,愤怒地激励将士道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现在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乘着漆黑之夜,以火攻去袭击匈奴的兵营。这样,不仅可以使匈奴不知我军的兵力到底有多少,而且攻其不备,一定会使匈奴之军在不备而战之中惊恐万状,措手不及,他们就会被我威武之师,消灭得干干尽尽!”这个典故历经演变,深入民间,成为人民大众的口头禅,妇孺皆知,童叟均晓。这条近乎格言或警语式的谚语,还有“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国志·吕蒙传》);但后世用得最多的还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的从正面说,也写作“入虎穴而得虎子”;最后浓缩为成语“虎穴得子”。由此可见,与虎有关的任何一条谚语,从其创造或演变的过程来看,不知凝聚了人民大众中多少的智慧与心血,它是一语言矿山中提炼出来的一克镭,也是语言中的精化或者精萃。
  虎是山中之君、百兽之王,人们爱虎而畏虎。因此人们也将虎视为凶猛、残暴的动物,民间有不少打虎的传说,出现了不少猎虎、打虎、射虎的猛将与壮士,从汉代射虎入石的李广虎将,到黑旋风李逵为救母而杀虎、行者武松于景阳冈打虎……等等。这些故事在今天看来,对于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抢救并保护现已濒临绝种的老虎的现实而言,是逆其道而行之的,甚至于是违法的。但是从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及产生的社会心理来看,却反映了人类保护自己、免受虎害的心理,这种心理在民间传说或民谚中也有反映。因此老虎虽然威武凶猛,但也有英雄壮士不畏虎凶虎威,有勇气有胆量去打“虎”,将“虎”与某种强权恶势联系起来以英勇无畏之气魄去“打虎”、“斗虎”、“灭虎”,这里的“虎”已不是自然界之虎,而是强权恶势力的象征之物。寄寓人们上述心理或思想、愿望的谚语也不少。如:“敢把皇帝拉下马则老虎也得掰掉牙”、“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老虎尾巴挂扫帚,威风扫地”、“狼怕鞭,虎怕圈,狗怕低头捡大砖”、“虎入陷井,走投无路”……这说明,“虎”是可以征服的,也是不足为惧的,还说明,凶恶、残暴的“老虎”,作为某种权势或权威的象征,它也会有“虎”死倒威的时候,寿终正寝的命运。这些谚语的寓意或主旨,对于肖虎的人来说,是足以为训的。

  再说与虎有关的歇后语。歇后语也是俗语的一种,多为群众创造并喜用、习用,具有幽默诙谐、通俗形象的特点和特殊结构之定型语句。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作用于成:前一部分是比喻事隐语;后一部分是本意,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或引伸。使用时通常是只说第一部分而隐去后一部分,有意停歇,让听者玩味揣摩,故又称"歇后"或隐语。歇后语可分为两种,一是谐音的,一种是比喻的。在各民族的语言中与虎有关的歇后语也是十分丰富和精彩的,如果从内容的性质来给与虎相关的歇后语分类,可分为如下凡类:
  表现老虎的性格特征勇猛、威武、刚强、胆魄、活力等的:
  老虎进村:没人敢理
  老虎栽跟头:腰板挺硬
  老虎戴辔头:没人敢去骑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
  老虎上山:谁敢阻拦
  老虎拧尾巴:发威
  老虎打屁:闻都不敢闻
  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
  老虎跳舞:张牙舞爪
  老虎上街:人人害怕
  老虎长了翅膀:神了
  表现老虎的生态习性的有: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
  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
  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
  老虎不吃素:专啃硬骨头
  老虎不吃猪:世上没见
  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
  老虎吃骨头:好牙口
  老虎吃樱桃:馋红了眼
  老虎吃太阳:白张了嘴
  老虎吃棒子:刁(叼)棍
  老虎吃蝴蝶:想入非非(飞飞)
  老虎爬树:不会那一套,荒唐
  表现老虎的凶猛、暴烈的有:
  老虎吃羊:弱肉强食
  老虎吃兔子:一口吞
  老虎吃头羊羔:不吐骨头
  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
  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
  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表现老虎人面兽凡,假装人相的有:
  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
  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背十字架:假装耶酥
  老虎披着皮:装样(羊)
  老虎吃草:装驴
  具有特殊的象征义、比喻义、引伸义的有:
  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
  老虎尾巴挂炮竹:轰出去了
  老虎阴山卧:躺下装死
  老虎追得猫上树:多亏留了一手
  老虎的朋友:没善兽(锡伯族)
  老虎跳山涧:玄(悬)起来了
  老上洞里菩萨堂:莫名其妙(奇庙); 谁人敢进(敬)
  老虎窝里出狸猫:一代不如一代
  老虎进山神庙:老腐败(虎拜)
  老虎进口袋:自己找死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凶多吉少

******第四篇  兔文化趣谈

  “兔”在中国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也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的美好的希望密切相连。

  “兔”,是动物兔的象形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其甲骨文、篆文描画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的形象。

  由“兔”字派生出的汉字并不多,但都很有特点。

  例如,“逸”是一个会意字。兔子跑得快称为“逸”。《说文解字》等书都认为“逸”字表示兔子“善逃”。
  这表明,兔子当之无愧的长跑冠军。
  于是又有“奔逸”、“逃逸”、“逸失”、“游逸”、“隐逸”、“安逸”、“逸闻”、“超逸”等语汇。
  三只兔叠在一起组成一个汉字,表示跑得飞快的样子。
  “冤”字则替善良的兔子“鸣冤叫屈”的标志。
  《说文解字》解释说:“冤,屈也。”意为兔子在网罗栅栏之下,不能逃脱,只有屈从,不能舒展。引申为冤屈。
  于是有“冤枉”、“不白之冤”、“鸣冤”、“申冤”等一系列词语。而兔子居有冤之首。
  可见可爱的兔子最值得人们同情。

  “兔”与“菟”相通。“菟”就是牵藤寄生的草本植物“菟丝”,也叫“菟丝子”,又名“女萝”,或写作“兔丝”。

  “兔”添“土”旁为“堍”,指桥梁两端靠近平地的部分,即上桥之处。

  “兔”与十二地支中的“卯”对应,汉代王充《论衡》说:“卯,兔也。”二者组成我们的生肖“卯兔”。
  “卯”的本字描画的是草木出土萌芽的形象。《说文解字》说:“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在十二时辰中,“卯”时是指早晨5-7时。
  因此,“卯”表示春意,代表黎明,充满着无限生机。

  “柳”体现着“卯属木”之意,于是有“春风杨柳”。

  “茆”,是一种水草。又形容有时草丛生,茂盛的样子。

  “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泖”,指水面平静的湖塘。

  “铆”,表示将物体的部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上述这些字,都直接间接地与“兔”相关。或由“兔”引申而出。或与“兔”的性情相合。

  与兔有关的歇后语也还有不少,如:
  兔儿爷满山跑——还是归老窝
  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比喻不伤害乡亲邻里。一般用天贬义。
  兔子爬坡——往上梭
  兔子的腿——跑得快
  兔子的耳朵——听得远
  兔子的嘴——三片儿
  兔儿吹笛子——嘴不严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兔子不点灯——自亮
  兔子跟着月亮跑——沾光
  兔子看人——红眼了
  兔子拉犁——心有余而力不足
  兔子靠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
  兔子跑到羊群里——小而精
  兔子撵乌龟——赶得上
  兔子转山坡——迟早还得回老家
  兔子吃草——光哆嗦
  兔子跑到麻地里——横竖都是躺
  兔子逃跑——不回头
  兔儿爷洗澡——一摊泥
  兔丝子爬秧——胡爬乱抓


*******第五篇 龙的象征意义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人人的潜意识里头,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龙,在中国与天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有联系。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与传说及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龙几千年来往往成为中国奴隶、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皇权的代名词,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全们的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总之,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
  龙与皇权挂钩的历史也很久远,从黄帝时就开始 了。
  在传说时代,有着龙的血缘的黄帝曾四处巡视体察民情。他叫人开采首山的同,然后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以纪念自己大战嗤尤的辉煌胜利。过了一段日子,鼎终于铸完了,黄帝专门在荆山举行了一个庆功大典来庆祝巨鼎铸 成。应邀出度典礼的不仅有各路神灵,而且还有八方百姓,大家都想看黄帝铸的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时辰一到,大概还是皇帝亲自揭幕,只见一只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铜鼎闪着耀眼的金光呈现于神、人之前,众人啧啧称羡,上前细看,鼎身刻着一条矫健的游龙在一片祥云中穿梭,周围是四方鬼神和各种珍禽异兽,可谓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正当众人众神怀着崇敬的心情欣赏巨鼎和上面的图案时,忽然天空中浓云密布,挡住了阳光,天色很快阴暗下来,大家都以为要下雨了,认知一道金光穿透浓云,一条披着金甲的神龙破云而来,它的尾巴和下半身托在云中,脑袋靠在宝鼎上,长长的龙须顺着鼎足垂到地面。黄帝明白这是自己完成了人间的使命,上天派神龙来接他上天了,他纵身一跃,跨上龙背,飞回天庭。人间百姓舍不得放黄帝这样贤良英明的君主回去,大伙儿扯着龙须不让走,结果扯落了好多龙须,黄帝和神龙还是走了。据说这龙须落在地上,便生出许多细小修长的小草,人们以后就把这草叫做"龙须草"了。
  传说时代的著名君主,大都与龙有着说不清、道貌岸然不明的渊源关系。尧在位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大洪荒,到处是洪水泛滥,为了拯救百姓,他命令鲧去治水。鲧偷了天帝的息壤,采有"堵"的办法治水,劳而无功,被愤怒的天帝杀死在羽山,而烛龙刚好是这里的守护神。羽山这地主阳光照不到,常年靠烛龙嘴里含着的一支蜡烛照明,因而鲧的遗体三年不腐。天帝惟恐鲧会复生找自己报复扯皮,真实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人个名叫"吴刀"的神,大概就天上的"刀斧手"吧,拿着宝刀下界啐鲧之尸,当吴刀剖开鲧的肚腹时,突然从里边咎出一条虬龙,长着一对尖而锋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腾跳跃了几下,顿时成了一条大龙,它就是鲧的儿子--禹。说也奇怪,禹出生之后,鲧的身子就滚下羽渊,化成了一条蛟龙时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之上"。
  禹继承父志,终于降服了洪水,获得了万民的敬仰,后来,年迈的舜顺乎民意,把王位禅让给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开国君主,这可能也是"皇帝是真龙天子"的历史依据之一。
  龙的另一个文化象征意义是出类拔萃,不同凡俗。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称为"龙"。当年诸葛亮葛孔明在南阳躬耕陇亩尚未出茅庐时,自比管仲乐毅,号卧龙先生,意思是空有鸿鹄之三志而怀才不遇。
  在汉语中,龙、虫是相对的,虫者何物,蛇也。蛇又称长虫,随处可见,种类繁多,稀松平常,不足为奇,不足为贵。"龙蛇混杂"即是说好东西和坏东西混在一起,很难辨别。这是从生物学上解释不通的现象--龙的原型,或者说龙的基本生理牲是蛇,龙和蛇不说是兄弟,起码也是同宗族(蛇的美称也是"龙"),但龙一旦与蛇分家,则对蛇不悄一顾,甚至为了表示自己与蛇不可同日而语,还要对蛇"斩杀"一番。最典型的莫过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说刘邦的母亲刘媪梦与龙交合,怀孕生下了刘邦,他少有大志,一次野行路上,遇一条大蟒挡路,当即挥剑斩蛇,破腹取胆,传为美谈,时人以为不俗。正逢秦末天下大乱,刘邦乘机沛县举兵,削平群雄,建立了大汉帝国,成就了400年两汉刘氏的江山基业。
  龙不还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古代把那些贤人高士也称为"龙"。相传孔子去见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后三天不开口讲一句话,弟子们很奇怪,问他:"先生见了李聃,是怎样教他的呢?"孔子说:"我见到的是一条顺着阴阳变化无穷的龙,我张口结舌,哪里还能教导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话都是多余的,老聃是人中这龙,难得一见的大贤。
  此外,诸葛孔明未出道时被称为"卧龙先生",东汉大夫蔡邕饮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龙"。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识,或者精工书文,或者为官清廉、或者行为举止出众的人,都可以比做"龙"。
俗话说"望子成龙",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头上长有、据上长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将来能出人头地,做一番事业。近几年流行的新儿歌中,有一首是〈〈100分是条龙〉〉,也是这个意思。另外,我们常常听到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上有什么"歌坛龙虎榜"之类的消息,什么是"龙虎榜"?〈〈新唐书·欧阳詹传〉〉中说欧阳詹中进士时,与韩愈、李观、王涯、崔群等天下名士同登一榜,时称"龙虎榜",意思是名流名家、巨星同聚于此,这里的"龙"反映的是成功者。
  "龙凤配"图案在唐代以后,广为流传。它不但象征帝王和帝后的权威,也可象征人类所有夫妻间的美满结合,而且还可象征一切世间的精神与物质的阴阳两极调和。可以说,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是美妙的艺术形象。
  甲骨文的龙凤,虽无定形,何以于看出龙是因时屈伸的灵虫,凤是华美长尾的灵禽。 在上古的青铜器上,龙的形象表现出狰狞、神秘和端庄的总体效果。至汉代,它以夺取重的大面,奔放有力的弧线、精巧的点,构成大结构、大动势的主调,突破了神秘离奇气氛的束缚。唐时,赋予它平和温驯的人化性格,形成 富丽雍容、生杨勃勃的风貌。宋元至明清时期,讲究靡丽之风,由精工细巧转向繁琐堆砌,介与间的龙凤图案却始终保持着质朴、明朗、简练、生动的风格,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在实际应用中,龙历来代表一种权威或势力,神性日增。
  龙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复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天安门前石华表的云龙、山东曲阜孔子庙的盘云龙石柱、故宫龙床等都是历史上皇权的标记。而凤鸟却更多世俗的人情味,较少神性。古话称"有凤来仪"、"凤凰于飞",这种理想的灵禽历来被当作吉祥幸福的化身,并且还象征着美满的爱情。"龙凤呈祥"的主题在宫廷艺术中比较浒,龙则表示皇帝,凤则作为女性后妃的象征。今天,龙凤的图案已和千万人民艺术创造热情重新结合,在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获得了无限的艺术生命。
  绘制龙纹图案的突出表现是天子的"龙袍"。其色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绣,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龙袍为至尊之服,制作精细,做工考察。如清代龙袍制作,由当时的清宫如意馆第一流工师精密设计,作出图样,经过皇帝亲自审定认可后,才派志差送南京或苏杭精工督造。有时一件袍料即费工190天。其特种袍服,还要用孔雀尾毛捻线,满地平铺,另用细线横界,上面再用米料大珍珠串缀,绣成龙凤或团花图案。其费工之大,用料之奢,都骇人听闻。
  古代还有绘制龙的图案的龙旗。龙旗从周代就开始有了,到宋代龙旗已有12种之多,如黄龙旗、青龙旗等。龙旗的种类虽然比较多,但所有龙旗的图案大致相似,皆为青质黄阑,赤火焰间彩脚步,再绘上各种不同形态的龙的图象。如蟠龙戏珠旗就是龙旗的一种,上面画有黄龙背负河图的图案,所以又称"黄龙负图旗"。
  隋趄隋炀帝为了自己奢靡浮华游乐的需要,还建造了"龙舟"和"龙舟船队"。其"龙舟"建造和陈设极其豪华考察。以"龙"命名的"龙尾砚",是歙砚中的珍品,因以婺源的龙尾石制成,故名。其砚石质刚而柔,润莹洁,抚之若肤,摩之无响,色碧似玉,纹理烂漫,为砚工因材施艺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砚工根据石料形状、颜色、花纹的殊异,精心设计,刻意雕琢,制成图饰匀称、刀法挺拔、剔透玲珑的方砚、圆砚。
  服饰上使用龙的图案加以装饰由来已久,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是皇亲国戚的专用产品,而且多半为皇帝,龙子,龙孙所垄断。相传黄帝认为龙的变化无穷,神通广大,十分喜欢龙的样子,就让他的大臣史皇在他的衣服上画上龙的图像,涂以五彩,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龙袍"。因为皇帝自称或被认为是"真龙天子",所以在他的家族中,龙是必不可缺的标识:皇帝头戴龙冠--以双龙图案镶边的帽子;身穿龙袍--前后胸各有一条猛龙盘成一团,杂以云朵;腰系龙带--以龙为主要图案的腰带,佩以龙、凤玉佩……这些我们在博物馆、在皇陵、在民间艺术中都曾亲眼见过。至于皇帝用的东西,也多与龙有关:龙案、龙椅、龙床、龙舟、龙辇等等,皇帝不舒服叫"龙体欠安",皇帝生气了叫"龙颜大怒",连皇帝直的步子也独具一伤口,叫"龙行虎步"。
  既然是皇族专利,其他人自然就不能轻易染指了。明朝英宗在位时赠送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至使后来有了龙袍、蟒袍之分。正德年间,安南国王到北京朝贡,明英宗见分心诚可嘉,一高兴就说要赐一件龙袍给他,龙袍象征江山,岂能轻易送人?但君地无戏言,说出的话,泼出的水,又不能收顺回支,怎么办呢?大臣们商量了很久时间性,才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变通办法--将龙袍上的龙减去一爪,变成四爪,三爪向前,一爪缶后,表面上秆起来和龙袍几无二致辞,其实已不是龙,五爪为龙,四爪 为蟒。安南领了一个"冒牌货",乐不可支地回国去了。
  以后皇帝又反蟒袍赐难最亲近、最得力的大臣以示奖赏,穿上蟒袍的重臣无不引以为自豪;再往后,连皇宫的奴才,卫士们也穿上了蟒袍,蟒袍已被人看不起了,所以观众把戏台上打杂、耍旗、吆喝的人俗称为"跑龙套",意思是没有什么真功夫,只是充个烤而已。
  有趣的是,一般的老百姓在反对皇权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剥夺龙的皇家专利权,据史书记载,至到唐末及五代时期,民众的起义就打出了经旗,穿上了自制的龙袍;到了宋朝,与两宋分庭抗礼的辽、夏、金和后来的蒙元,吸收了中原的汉文化,其首领的服饰也多以龙点缀;更有意思的是在《水浒传》中有个绿林英雄名字叫史进,浑号"九纹龙",相传他的身上用墨线纹了九条龙。雠身的人大都有露出这一部分炫耀的潜意识,所以"纹龙"也是"衣"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神话会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都是"龙子"。炎黄子孙自然也就是"龙的传人"。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同样也有不少祖先是龙的内容,最典型的是汉代以后就盛传的哀牢人的祖先故事:
  从前,在哀牢山下住着一个名叫沙壹的少女,一次到河边洗衣服,看见一条鱼游来游去,他一时玩心大起,淌进河水去抓它,不小心被子上游漂下来的一根木头撞了一下,回去后不久就怀孕了,后来一胎生下10个儿子。孩子们渐渐在她抚养下长大了,这天好带孩子们到河边戏水,忽见一条龙跳出水面问她:"你为我生的孩子就是他们吗?"沙壹点点头,叫孩子们过来,见见父亲。孩子们被龙的怪样吓得一哄而散,只有最小的孩子不但不怕它,还好奇地摸摸它的角,扯扯它的须,最后一屁股坐到龙背上,龙很喜欢他,伸出舌头去舔。沙壹误以为龙要吃他,急得大叫龙背上的孩子,哀牢话背音近九,坐音近隆,龙以为这是孩子的名字,就叫他九隆。后来,九隆十兄弟娶了后山的十姐妹为妻,繁衍生息,自成一族,共推九隆做了族长。

*******第六篇  蛇的象征意义

  人们常常把蛇雅称为“小龙”,以示尊崇。蛇脱下的皮叫蛇蜕,也被称为“龙衣”;民俗农历三月三是蛇结束冬眠、出洞活动的日子,也被称为“龙抬头”。这些都是把蛇比为龙。而事实上,龙也是人们在蛇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想象附会而成的。尽管如引,蛇与龙的地位及敬奉象征意义是有天壤之别的。也许因为龙并不真正存在,人们可以随意塑造龙的形象,而蛇是人人都见到过的,尤其是毒蛇还伤人致命,因此人们对蛇的印象就很不好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崇高无比,它是权势、高贵、伟大的象征,又是幸运、吉祥、成功的标志。因此在封建王朝,龙是专用的,别人不得僭越。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子孙被称为“龙子龙孙”。作为炎黄子孙,中国人又被称为龙的传人。由此可见龙的地位之高了。如果说龙是“阳春白雪”的话,相比之下,作为龙的原型的蛇的象征意义连“下里巴人”也算不上。
  蛇的象征意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狠毒。很多人一想到蛇立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曾经有一位小姐在池塘里钓鱼,忽然钓起了一条小水蛇,吓得这位小姐惊呼一声,触电似的甩下钓鱼杆,落而逃。其实这只是一条普通的水蛇,并不是毒蛇。那么,为什么人们那么恐惧蛇呢?其中原因除了蛇外形怪异,主要是有关毒蛇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对人们的影响。毒蛇在整个蛇的家族中只占极少数,曾被毒蛇咬伤过的人微乎其微,但关天毒蛇的故事使人们对蛇已经有了深深的先入为主的印象,绝大多数人还没见过蛇,甚至并不知道蛇为何物时就已经对蛇有一种恐惧心理了。
  在这些神话传说故事中,“农夫和蛇”的寓言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一个严寒的冬天,一位心地善良的农夫在路上看到一条了冻僵了的蛇。农夫可怜蛇,就把它放入怀中。渐渐地蛇苏醒过来,但它不但不感图报,反而咬了农夫一口。他临死前说:“我可怜这忘恩负义的东西,应该受到这样的报应。”这则寓言是关于蛇狠毒的最典型的故事。蛇不仅有毒,而且忘恩负义,改不了狠毒的本性。在其它的有关蛇的传说故事中,也有很多是关于蛇兴风作浪、危害人类等内容,这无疑更加深了人们对蛇的坏印象。人们用蛇来形容人的狠毒,如说某人“蛇蝎心肠”。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妇女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祸害之源,因此有“女人是毒蛇”的话。
  蛇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是阴险、冷漠。这大约与蛇是所谓的“冷血动物”有关,因此阴冷也被认为是蛇的特性。再加上蛇没有声带,不能发出声音,这更加深了它阴冷的印象。那些外表美丽、内心阴险狠毒女人被称为“美女蛇”,在某些有关侦破、间谍内容的文学作品中常有美女蛇的形象。
  蛇的第三个象征意义是莫测。蛇没有脚却可以爬行,又往往来无影响去无踪,显得很神秘。神秘导致人们对蛇的崇拜。上古人们对蛇的危害和威胁无能为力,为了笼络蛇使是施恩于人,人们把它当作神来敬仰和崇拜。由神秘而带来的是种种禁忌。我国各地各民族都有各种蛇的禁忌。如忌说“蛇无脚”,害怕蛇真的长出脚来追人;忌见蛇交配、忌用手指蛇、忌看到蛇蜕皮,贵州有些地方的民谚说“见到蛇脱皮,不死也脱皮”;苗族有的地方,接新娘途中忌看到蛇从前面经过;安徽有些地方的人梦到蛇,认为这是有人暗算的预兆;很多人忌见到蛇“脚”,更忌见到“两头蛇”,认为这都是凶兆。据说战国时期的楚国孙叔敖小时候曾见过两头蛇,这本来不是好兆头,但孙叔敖为了不让其他的人再看到这条两头蛇而遭殃,就把这条蛇打死埋葬了。想不到孙叔敖因此逢凶化吉,后来成为楚国的一代名相。总之,伴随着对蛇的神秘感的蛇禁忌是很多的,有的禁忌至今仍在流行。
  蛇的第四个象征意义是狡猾。这个象征意义是“舶来品”,源于《圣经》,《圣经》中说,蛇是上帝耶和华所造的万物之中最狡猾的一 种,由于它的引诱才使在伊甸园中的夏娃和亚当偷食了智慧之果,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了伊甸园,从此人类有了“原罪”。为了赎罪,人类必须敬仰上帝,经受各种苦难。蛇也受到了惩罚只能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并与人类为仇。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狡猾”未尝不可以看作是机智、智慧、聪明的代名词。用“狡猾”来形容蛇的作为是不准确的。想当初,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之后,并没有给他们智慧和能力。他们在伊甸园里赤身裸体,连起码的羞耻也没有,整天无所事事,饿了就吃树上的果子。正是因为蛇的教导才使人类的始祖摆脱了没有智慧的羞耻的愚昧状态。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之后,亚当和夏娃 没有死,反而眼睛明亮,有了智慧,能知羞耻所以才用无花果树的叶子编成裙子遮羞。亚当和夏娃被赶了伊甸园之后,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的劳动和繁衍,才有人类的今天。如果没有蛇的教导,亚当和夏娃今天仍然在伊甸园里赤身裸体的生活。
  如果比较一下古希腊神话的盗火之神普罗米修斯和《圣经》诱惑人类始祖吃智慧果的蛇,就会发现,人们对蛇的评价和印象很不公平。普罗米修斯教给了人类许多本领,可是人类没有火,众神之众的宙斯决定不给人类火种。普罗米修斯冒死盗得火种交给人类。宙斯大雷霆,将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岩峭壁上,并让一只鹫鹰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肝脏被吃后立即又长出来,长出来后又被吃掉,鲜血将他脚下的大地都浸透了,他就这样受着无穷无尽的巨大痛苦。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付出巨大了牺牲,因此他受到了人们的极大的尊敬和赞扬,成为千古舍生取义的典范和楷模,可是,相比之下,给予人类智慧的蛇不仅受到耶和华诅咒和惩罚,还成为人类世代的敌人,直到今天,它仍是邪恶和狡猾的代名词。普罗米修斯后来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解救而获得了自由,但蛇所受的惩罚什么时间能够结束呢?
  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蛇的主要象征意义是贬义的。但也不完全如此。蛇的免征意义同样有褒义的一面。
  蛇的正面的第一个象征意义是幸运、吉祥和神圣。人们把蛇分为家蛇和野蛇,有些地方认为家里有了家蛇是吉兆。在国外,古埃及人认为蛇是君主的保护神。法老用黄金和宝石塑造了眼镜蛇的形象,并饰进皇冠,作为皇权的徽记。公元前的欧洲国家使节把两条蛇的形象雕刻在拐杖上,代表使节权,是国际交往中使节专用的权杖,蛇又成为国家和权威的象征。
  蛇的第二个正面的象征意义是追求爱情和幸福。这一意义主要体现在民间传统故事《白蛇传》。
  蛇的第三个正面的象征意义是长寿、生殖和财富。在中国文化中,蛇和龟是长寿的象征。练习瑜伽功的人认为蛇可以活500年,人体内有一种象蛇一样盘绕着的力,称为“蛇力”,只要修练得法,就可以把这种力释放出来。蛇还是财富的象征,蛇有自己的地下王国,里面有无数宝藏,所以想发财致富的人必须到蛇庙中去虔诚祈祷。
  蛇的第四个正面象征意义是医药和医业。中国民间有蛇能识别药草的能力。

*******第七篇  马的象征意义

  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它身高八尺五寸,长长的颈项,显得伟岸无比。骨骼生有翅翼,翼的边缘有一圈彩色的鬓毛,引颈长啸,发出动听的和谐的声音。这是多么神采骏逸的形象,多么潇洒昂扬的身姿。祖先们在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代名词《易经》中干脆说:“乾为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着君王、父亲、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严、健康、善良、远大、原始、生生不息……这就是孔夫子在《周易·乾卦》中总结的那句中国人代代流传的最响亮的名言的由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的,这匹由我们民族的魂魄所生造出的龙马,雄壮无比,力大无穷,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这不正是中华民族战天斗地,征服自然的生动写照吗?不正是炎黄子孙克服困难,永远前进的生动比喻吗?不正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生命意义的反映吗?
   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千里马是日行千里的优秀骏马。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常常骑着他巡游天下。八骏的名称: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影,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光,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象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有的古书把“八骏”想象为八种毛色各异,分别有很好听的名字: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其实,骏马的神奇传说都是在形容贤良的人才,切莫真的信为神话。周穆王的八骏其实比喻着他的人集团,才华卓越,本领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在共同辅助周天子的天下大业。
更清楚无误的以马喻示人才的事迹,是著名的“千金买骨”的典故。战国时期,各国的君王竞相争夺招揽人才,以求邦国的稳固长久。燕昭王也不例外,准备以廉恭虚心的姿态和优厚的报酬来招聘优秀人才。燕国有个叫郭隗的臣子,就向昭王讲了一则从前关于千里马的寓言:从前有个君王想花千金求一匹千里马,三年过去了,一直未能如愿 。门人便主动请战,表示可以弄到千里良马。国君派他去,三个月内就找到千里马的下落,但是马已经死了。门人拿出五百金买下了马的骨头,回来交差。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五百金的价钱去买回一堆枯骨?”门人答道 :“是啊,今天我替大王花五百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那一匹活生生的千里马就不知多昂贵了。天下人由此知道大王这样看重千里马,还愁别的千里马不纷纷而来吗?”果然,不到一年,千里马三番五次一跑来了。
郭隗讲到这里,话题猛然一转,联系一了目前:今天,大王要是真心求贤招才,那就先重用我郭隗吧。连我这样不怎么杰出的人才都受到了重视,那些比我强的真正贤才呢?千里马一旦打算投奔谁,再远也会自动来。
  这则出自《战国策》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求贤若渴的道理。正因为马象征着人才,所以善相马的人又被喻为善识才、善举才者,象秦时期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方九堙等都是相马的专家。人才的埋没或缺乏表现的沉闷局面就被叫作“万马齐喑”。清朝著名的文人龚自珍有一首诗就说:“九州生所恃风雷, 万马章喑究可衰 ;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八篇  妙用“羊”语

  长期以来,羊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家畜,因此,人们也常常借助于羊而形成不同的词,这些词语可说是各异其趣。
自我麻烦或找死,叫作“使羊将狼”;
比喻那些残酷的统治阶级、贪官污吏,人们称之为“如狼牧羊”;
失去小的,得到大的,被形容为“亡羊得牛”,其实是因祸得福。
某一地方官多而百姓少,被形容为“十羊九牧”,可以说是夸张而不失其真。
一个学习或做事无恒心,没毅力,难以获得进步或成功,人们常说,“多歧亡羊”。
道家用“黄梁梦”或“南柯一梦”来比喻人生短暂。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则用“羊胛熟”来形容时间的短速,他有句诗说:“尔来不觉三十年,岁月才如熟羊胛。”因为古代有一个地名叫做“骨利干部”,这地方位于瀚海以北,昼长夜短,傍晚刚把羊胛放进锅子,东方就已破晓了。这个地方大约靠近北极。
   《水浒传》第九十九回有一段写花和尚的:“前面马灵正在飞行,却撞着一个胖大和尚,劈面抢来,把马灵一禅杖打翻,顺手牵羊,早把马灵擒住。”后来比喻人们乘便拿主人家的东西叫作“顺手牵羊”。
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并不为迟,这就是“亡羊补牢”,也就是说在日常各,想办法赶快补救。
温顺,柔弱的羊一旦落入虎群,其后果可相知了,所以人们常把那种弱者落入强者手中或好人落入坏人手里叫作“羊入虎口”。
  羊油脂凝结给人一种非常柔润、细腻、白嫩的感觉,所以人们经常用“白如羊脂”来形容肤色的雪白柔嫩。
  有些人在平时面目狰狞,气指颐使、威风凛凛,但一遇到危险的境地,就害怕得立即俯首鞠躬。例如晚清政府在国内百姓面前,则是暴虐残酷统治,对入侵的外国人则俯首称臣,甘拜下风,以致使中国丧失 了大片国土。所以后人常常称这种现象为“平时如狼、危时如羊”。
  另外还有诸如“使羊将狼”、“问羊知马”、“牧羊读书”等 顺手牵来“羊”字的词语在生活中屡屡使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牵“羊”字而成的名词,如“山羊胡”、“羊水”、“羊脂玉”、“羊肚蕈”等等。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从生肖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就永远也抹不掉它在文化中留下的印迹。
  羊为火畜,性好刚,所以天寒地冻时,人们皆喜食羊肉以御寒安性。羊被宰食,货少价高,偶有不法之徒为求  取暴利,常悬羊头而售者却为狗肉,欺诈顾客,俗乃谓“挂羊头买狗肉”。
  羊最怕雨水,遇到下小雨即匆匆逃避,而居所如过分潮湿,常会患湿病而晕倒,所以养羊之所,必须以竹木为床棚离地尺余高,供其居住。是故,台湾人形容遇小事即焦急手慌乱者“着惊羊”,而在中医学上以患有痉挛失神,口吐白沫,声如羊鸣之病叫“羊癫疯”或“羊角疯”,原名叫做“癫痫”。
  羊头象三叉,因此凡箭统镞三镰者,皆称“羊头”。古时有一种独轮小车,一人挽之于前,一人推之于后,叫“羊头车”。羊角弯曲象旋风的样子,所以称旋风为“羊角”,《庄子》中有“抟扶摇羊角上者三万里”正是此意。羊角又是“枣树”的别称,也是人的“复姓”。用羊毛制成的毛笔叫作“羊毫”,具有柔润,富于弹性的特点,是书法和画中国画的最好用笔。我们常常用“养羊剪毛”与“羊毛出在羊身上”来比喻自己的劳动没有白费。羊肠子曲折窄小,所以又用“羊肠小径”或“羊肠鸟道”来比喻道路,危险的环境等。人们还喜欢用“羊尾巴盖不住屁股”比喻没本领,用“羝羊触藩”形容进退两难。在神话传说中羊怕虎吃掉,所以披上虎皮以瞒、欺哄虎,以为同类,因此讽刺那些徒有外表的人为“羊质虎皮。”俗话说:“肉包子打狗”是有去无回的意思。
  羊在西洋的宗教上,基督教把羊形容人性,容易迷失,必须依靠信仰的力量感化,使迷途的羔羊回头是岩,所以耶酥自称为牧羊人。而在中国的历史上,称“红羊”为浩劫,国家每遇大难,如宋朝理宗的有一著作中说:“丙午丁未者有一,其年皆值中国有浩劫战乱之年。”后人以丙属火,色红,未肖羊,故名“红羊劫”。
  战国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个人相识,两个人一块到楚国求职,途中遇到下起大雪,他们两个穿得衣服非常单薄,带得粮食也不够两人吃的了。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后世于是将最能知心、友谊深厚叫做“羊左”。
  左器物中有“玉羊”,是“瑞器”。古书上说:“鲁哀公使穿井,得一玉羊”孔子曰:“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此羊肝乃土耳。”玉羊又是月球的别名。酒中有“羊羔美酒”,是山西汾州的产品。中药中有“羊表”是产自山羊胃中形圆如弹,大小不等,因羊吃百草而结成的,所以俗称“百草丹”。动物中有“羊头鱼”、“羊肉胞子子虫”、“羊角石”、“羊蛤”、“羊蝇”、“羊齿石”、“羊驼”。植物中有“羊韭”、“羊宗”、“羊草”、“羊茅”、“羊麻”、“羊粟”、“羊乳”、“羊奚”、“羊蹄”、“羊桃”、“羊秫”、“羊不食”、“羊婆奶”、“羊齿林”、“羊勃脐”、“羊石子”、“羊角子”、“羊角豆”、“羊角菜”、“羊角麦”等等,不胜枚举,共有几十种之多。

*******第九篇 望猴生义


 “猴”本来就是“候”也同“侯”
 “候”的原义为“伺望,观察”,是猴性机灵聪明的一种表现。古人说,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也就是说,猿猴生性聪明警觉,善于识别猎手的诱饵,发现食物并不轻易去取,观望探察甚久,感到确实没有埋伏方才行动。
 “侯”,是对美猴的称赞,引申为一种美。《诗经》上有“海直且侯”一句,《韩诗》解释说:“侯,美也。”转引为古代贵族爵位的第二等,所谓“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又泛指封有爵位的地方君主,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诸侯。秦汉时代,封侯拜将。于是封侯使“猴”增添了一种吉祥的象征意义。但是唐代诗人李白写道:“生不愿万户侯”,表明观念有所变化。
 “侯”姓,相传出自黄帝时的史官仓颉,本为侯冈氏,后简称侯姓。史载,春秋时晋国有侯氏。战国时魏国有著名的隐士侯赢,曾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汉代有大司徒侯霸。唐代有宰相侯君集。明末清初有才子侯方域。现代有著名的相声大师侯宝林。
 “猿”,本为“袁”,“袁”字极像猿猴形,连尾巴都画出来了。故传中白猿常自称“袁公”。
 “袁”姓相传出自于大舜的后代,春秋时陈国有上卿为袁氏。汉代有流传甚广的“袁安卧雪”的故事。东汉末有曾同曹操争霸的袁绍和袁术。唐代有宰相袁智弘。明代有号称“公安派”的文学家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清代有著名的诗人袁枚。
 “禺”本是描绘猿猴形貌的一个象形字。鲁迅《故事新编》说,大禹的禹,其实就是“禺”,也是由“大猴子”变来的。
 “禺”又通“寓”,大约是把猴子关进屋里,便叫“寄寓”,后代渐渐人化为人的寓所。
 “禺”又通“愚”,暗示猴子摆脱愚昧才能进化为人。

 "犹”,也是描摹猴态的一个字。它的金文字形有些像猴子偷酒食。
 传说“犹”是疑心最重的猴子,一遇到风吹草动,就惊恐地攀上爬下,犹豫不决。“犹豫”、“犹疑”皆因此得名。

 “狙”,是古代普遍用以表示猕猴的字。养猿猴的人便称为“狙公”。
 “狙”在历代话语中多用来表示“狡黠、伺机”之意。于是出现了“狙伏”、“狙击”、“狙伺”、“狙诈”等一系列词语。

 “独”也是表示一种猿猴的字。据说它秉性孤单,不合群。“孤独”之义大概由此而来。于是产生“独立”、“独行”、“独夫”、“独裁”、“独来独往”等一系列词语。
 “独孤”姓,是一种少见的复姓。出自在古代匈奴独孤部。晋代人居中原,唐代以年逐渐汉化。

 猿猴俗名“猢狲”,亦称为胡孙。因而“胡”姓和“孙”姓也与猴子结下不解之缘。
 “胡”姓,相传也出自大舜后裔,周代封于胡,因以为姓。胡为小国,被楚国灭掉。宋代有资政殿学士胡诠。明代有文学胡应麟。现代有著名学者胡适。
 “孙”姓,古代相传有三支。一支出自“姬”姓,春秋时卫国武公的后裔。一支出自楚国,孙叔敖的后人。另一支出自齐国,陈田氏的后代。春秋战国时期有著名这事家孙武、孙膑。唐代有医学家孙思邈,书法家孙过庭。特别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更使“孙”姓威名远扬。

与猴有关的歇后语、俗语还不少呢。
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
猴子爬山崖——有能耐
猴子爬竹竿——上蹿下跳
猴子爬树——拿手好戏
猴子长角——出洋相
猴子耍大刀——胡砍
猴子吃辣椒——红了眼
猴子坐轿——不识抬举
猴子扫地——只顾眼前
猴子捡生姜——吃也不是,丢也不是
猴子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猴子看书——假斯文
猴子的屁股——坐不住
猴子唱大戏——胡闹台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猴子放爆竹——自放自惊
毛猴子说话——不知轻重
小猴子戴草帽——充人
猴儿背着手走——装人相
耍猴的走了猢猕——没甚弄了
猢猕穿衣裳——像煞一个人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猩猩惜猩猩(英雄同情英雄)

**********第十篇 鸡的象征意义

  很多动物,甚至植物,在人们眼中,已不是单纯的动物或植物,而赋寓了各自不同的丰富深刻的象征意义。作为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就更是如此了。例如虎的威武雄壮,牛的任劳任怨,猴的机灵活泼,狗的忠心勇敢,等等。同样,十二生肖中的鸡也有其独特深刻的象征意义。
  因此,鸡的最显著的象征意义就是守信、准时。公鸡报晓,意味着天将明,再进一步引伸一下,就象征着由黑暗到光明的解放,比如说“鸡叫了,天亮了,解放了”就是这样一种递进的象征意义。
  鸡守夜报晓,对于古人来说,其意义实在太大了。古代的计时工具非常简陋,如漏壶,而且它虽可计时,却不可能按时叫醒人们,没有后来的闹钟。睡梦中的人们不知道到了什么时间。这时金鸡报晓,告诉人们天快亮了,应该起床准备工作。人们常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起床却不能等到日出而起,何况太阳并非天天都出来,阴雨天气便失去了观察太阳以定时间的依据。而鸡不管酷暑寒冬,还是晴雨雪,它都守信报晓,决不偷懒。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难在黎明时的打鸣报晓,人间才开始有了新的一天的烟火和生机。
  鸡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是平凡和柔弱。
  鸡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它的繁殖能力强,成活率高,对环境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无论何地都可以饲养。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动物亦是如此,比如熊猫等物,因为太稀少了,故非常珍贵,又因为是中国才有,故又被奉为国宝。其他有一些动物,不是国宝,但因为太少濒临灭绝,因此严禁捕杀,作为珍稀动物予以保护。鸡是不可能享受这种待遇的。它太多了,故被人轻贱。而且,鸡作为飞禽,其飞行能力大大退化。比不上其他的飞鸟能够自由自在翱翔蓝天;在地上行动奔跑比不上马狗的迅疾灵巧,所以鸡显得很平凡。它也因此具有平凡、大众化和柔弱的象征意义。
 鸡很平凡,整天奔忙,到处找食,东啄西吃,尽管很勤奋,并谈不上生活舒适。鸡的这种平凡的特性也被用来比喻人的类似的命运,称之为“鸡扒命”。意思是此人奔波忙碌,如同鸡东扒西啄一样,到头来只能聊得温饱而已,不可能享受宝贵荣华。有一个故事说,曾经有一个富人请人为他算命,结果富人的命并不好,只是一个“鸡扒命”。但算命先生说,富人住的地方好,因为住谷城(湖北省有谷城县),鸡在谷城里扒来扒去,自然衣食不愁,所以富人才能享受宝贵。富人说,如此说来,如果他不住在谷城岂不是穷人?算命先生说确实如此。不想那个富人不相信算命先生的话,心想:难道搬出谷城就要穷吗?于是他举家搬往别县,结果不出几年,果然渐趋没落,最后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而已,未必真实,但它寓有鸡的平凡这一象征意义。
 与柔弱、平凡相比,鸡也有勇敢善斗的象征意义。
 这一意义是源于斗鸡而来。鸡喜欢搏斗打架,尤其是公鸡,这在日常生活中亦是常见的现象。两只公鸡相遇,往往有一场搏斗,母鸡之间偶尔也有地场厮杀。
 为了观赏精彩的斗鸡搏杀,人们饲养了专门的斗鸡。平时平凡柔弱的鸡,一旦搏斗起来,也是气氛紧张,勇猛顽强,厮杀激烈。人们也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学习斗鸡的勇敢善斗。这一点在古希腊有一个例子。古希腊人很早就有斗鸡比赛。公元前的某一年,希腊有位将军率兵开赴前线去同波斯军作战。行军途中,他看到有两只公鸡在相斗,心里不由一动,他想,如果士兵的斗志都象这公鸡一样顽强,必定能赢得即将进行的战斗的胜利。于是,他命令队伍停下来,让士兵们观看这两只公鸡的勇敢搏斗。果然,士 兵们受鼓舞,在战斗中都 很勇猛,大败波国。为了纪念这次辉煌的胜利。希腊国王决定从此每年在雅典举行一次斗鸡大会。斗鸡活动很快传遍全希腊,不久又 传到地中海各国、古罗马及其他国家。希腊军队的这次胜利,印证了“两军相遇勇都 胜”,但“勇”却源于斗鸡的启发,可见鸡也并不总是柔弱。
   鸡的第四个象征意义是辟邪、去灾、神明。
   用鸡占卜的世界各地都有,鸡舍有神灵的意味。古人还常用鸡驱邪和祭祀。杀鸡驱邪一种巫术,也就是一种迷信。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用鸡和鸡血驱邪的活动。古人认为,鸡和鸡血具有驱鬼邪去灾祸的作用。
   古人对祭祀非常重视。在众多的祭祀用牺牲中,鸡就是其中之一。用鸡祭祀祖宗,至今仍在一些地区流行。
鸡还用于判案。景颇族就有用鸡鸣作为神判的方式。争讼双方各携一只活公鸡到约定地点,先由巫师念经,念毕双方纵鸡,视约鸣叫以决胜负,先叫者败诉,后叫者或不叫者胜诉。
以鸡占卜,是认为鸡象征神明。除了鸡卜,各地各族还有不同的蛋卜。如在云南南部以蛋卜问疾病。遇人患病即以为鬼魂附体,用鸡蛋一只在病人身上滚擦,以为能使鬼魂附形于蛋,将蛋入锅煮熟后给巫师验看,以断吉凶。
瑶族人干任何一件事都要用蛋占卜。如择地造屋,动土前选鸡蛋一只,穿一小洞后,在蛋壳上写上人、财、畜、鬼四字,点火烧之,至其爆烈,视蛋白流出情形以定凶吉。如果蛋白沾于人字上,则以为地基犯人,房屋前后家人必多病痛;沾在财字上,则以为犯财,今后谋生必艰;沾畜字上,则以为犯畜,日后牲畜必不旺;沾在鬼字上,则以为犯鬼,必使祖先及各种福佑之神不悦而导致不测。遇到以上情形,视为凶兆,要立即停止别择屋基。
关于鸡可驱邪去灾,鸡叫还可以驱鬼。
  在民间的传说中,鬼最怕听到鸡声,因为鬼只能在黑夜里活动,而鸡啼叫,代表天快亮了,天一亮,一切鬼会便无法可施了。这种迷信起源很早。江南人在过年这一天“贴画鸡户上”悬索于其上,插桃符于其旁,百鬼畏之。门上张贴鸡画,百鬼就不敢上门,纯是鬼怕听到鸡叫声的寓意,这种迷信直到解放初期,老人们仍有此观念;大人们经常告诉孩子们说:晚上如果遇见了鬼,只要学叫鸡啼就可以把吓跑。
  总之,鸡也有它独特的象征意义,人们从鸡的动物特性中演绎、联想出它的象征意义。同其他动物的象征意义一样,也有褒有贬,视其不同的语境和场合而定。



********第十一篇 狗的象征意义

  狗是人类患难与共的朋友,被认为是通人性的动物,它对人类特别忠诚,因而具有忠贞不渝的意义。“牧羊犬三千里寻主”,“义犬救主”等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犬马之劳”也就用来比喻事做忠心耿耿。不过狗爱仗人势,“走狗”便含有贬义,鲁迅先生描写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象征了那类没有民族骨气的无耻文人。不过,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狗还有一些其他的含义。
  总的来说,中国人把狗视为吉利的动物,如果谁的家里突然来了一只狗,主人就会很高兴地收养它,因它预示财富来临,所谓“猫来穷,狗来富”。狗和主人同甘共苦,如果有什么灾祸来临,它也会预示前兆,比如狗上房是暗示盗贼将至。狗喜欢吠叫,但其吠必有原因,因而古人以狗吠的时辰来取象吉凶的征兆。如正时狗吠,主妇必吵;丑时狗吠,心烦不眠;寅时吠,财神临门;卯时狗吠,前程似锦;巳时狗吠,亲人要来;午时狗吠,有人请客;未时狗吠,妻有外心,必遇小人;申时狗吠,小孩有祸;酉时狗吠,加官晋禄;戌时狗吠,提防生是非;亥时狗吠,当心吃官司。
  狗的毛色,常有黄、红、白、黑、褐、棕等或两三色以上间杂,根据古人的看法,不同毛色的狗,其品质也各不相同。《六畜相法》一书认为:黄眉的黑狗宜看守,浑身全黑眉的则是耗财的祸胎;狮子狗是吉祥之物,尤其以黑色的狮子狗更能让人致富;黑狗如果白胸白臀,就会带来灾祸;黄狗的眉毛颜色要淡,如果太深了,也是不吉利。而《杂五行书》认为,黄狗品质最好,白狗品质最差。但白狗因具体情况不同,其象征的意义,也会不同。该书说:白狗黑头,会使主人发财;白狗黑尾,会使主人世世有车乘;黑狗白耳,会使主人宝贵;黑狗白前两足,主人子孙兴旺发达;黄狗白尾,主人衣食不愁。
  我国古人认为,狗除了有预兆吉凶灾异的象征作用以外,还有除灾的作用。为什么呢?根据《礼论》的说法,狗属于:“至阳之畜”,在东方烹狗,可以使阳气勃发,从而蓄养万物。又东汉的应劭在《风俗通义》中有另外的解释,他说:天子所居住的城市一共有十二门,东方的三门是生气之门,为了不使死物在生门出现,所以在另外的九六前杀狗去灾。狗在阴阳五行学说中,与五行中的金相配合,又与方位中的西方对应,而与东方木相克,杀狗有毕止春天的阴湿疫气,使万物复苏成长的作用。狗能够去邪免灾,这并非是什么奇谈怪论,就连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也认可狗的这一特殊功能,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道:术家认为狗能够禳辟一切邪魅妖术。《史记》说:秦国在城池的东、南、西、北四门前披裂肢解狗以抵御灾害。同时,用白狗的血涂在门上来驱逐不祥,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风俗。根据《华佗别传》的记述,琊有一位女子的屁股上长了一个大疮,痒而不痛,反复发作,无法治好,华佗检查以后,取来一只稻糠色的狗把狗系在马后,马走了五十里时,便把狗的脖子扭断扣在女子病疮上,一会儿,只见一条虫在皮肤下蠕动,用钩子把虫引了出来,此虫长达三尺,七天以后,女子的病也痊愈了。李时珍认为,这一病例虽然非常奇怪,但确实是狗的血腥把虫引出来。
  狗,与人类的关系那么密切,狗,又具有那么神奇的作用,因此,狗成了古人祭祀时最常用的牲畜之一。周代专门设有“犬人”之职,就是专门掌管“犬牲”的。古人有进修也编草为狗,谓之“刍狗”。衣以文绣,陈而祭之,祭祀一结束,就把它丢在大道上任车马践踏。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历来对这句话的理解存在许多分歧,但“刍狗”一词的含意还是确定的。
  狗是人们的好伙伴,“天狗”却是人们畏惧的凶神恶煞。婚礼之前算命先生选择吉日良辰,选定之后必然在一张红纸上面写清婚礼详细略以及避忌事宜。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不要冲犯了“天狗”。冲犯了“天狗”,婚礼上有些禁忌都是和“天狗”有关的。
  从前许多不育的妇女都供奉“张仙”来祈子,称为“送子张仙”,没有塑像。画上的“张仙”,是一位角巾袍服的美男子,他手执弹弓,仰头对天作瞄准姿势。据说是他在用弹弓去射杀“天狗”。因此北方习俗供奉“张仙”,除了香花酒肴,还有一盘五个用生面揉成圆球,是送给他用来射“天狗”的。
  “天狗”的恶行不是只有使妇女不育这一项,民间相传“月蚀”就是“天狗”吞食月亮造成的。所以在月蚀时,人们要敲响器救月,据说敲响器的声音大作,就会吓得“天狗”把月亮吐出来。古时候敲响器救月亮,并不是少数“无知愚民”才这样做,就是宫廷中司天的小吏们,也要敲铜器救月,直到月儿复原为止。
  不但人类养狗,天上神也会养狗作宠物的。民间相传二郎神杨戬就有一只“哮天犬”,随时跟在二郎神身边,陪他降妖捉怪。
  关于狗的种种象征意义及其传说,既自然因素在里面,又有人为的神秘成分在其中,全面否定或完全相信,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透过神秘的外表,把握住人们对狗的看法和心理倾向。

********第十二篇 猪的象征意义

   在人们的心目中,猪恐怕是最老实的家畜,它不象狗那样精灵,懂得主子的心思,跟随主人前后,极尽讨好之能事。而猪长着一副圆乎乎,胖敦敦的憨厚相,吃了就睡,饿了就吃,显得老实本分。猪的懒惰在动物是出了名的,猪之所以在所有家畜中是长得最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活动少。除进食的过程中活动活动外,猪难得有做什么大运动量的运动,更不用就操心劳累了。猪的脏也是尽人皆知的,虽然它的不讲卫生有着客观上的原因,但它一辈子几乎都在一间栏里吃、住、拉、撒、满身粘着屎屎,给人恶心的感觉。因缘于猪的上述一些特点,它往往成为了蠢笨、懒惰、贪婪、丑陋的代名词。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被使用时,带有深厚的贬义色彩。
  猪又含有轻蔑之意。著名的电影剧作家夏衍在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中写到,工头对包身工的称呼一律是“猪猡”二字,显示出他们对包身工的歧视和人身侮辱。清未明初,大批中国人被卖到国外做苦力,这些海外华工被称为“猪仔”。运到国外,鬻为人奴,及为开矿等苦工,终身无回国之望。
  那么,猪的文化象征意义是否全部为贬意,只能讥刺人类的缺点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猪被用于贬义,完全是出于人们对它表面上的观察。例如说猪肮脏,主要是它忌热的原因,据专家研究,在摄氏48度以下时,在圈内的猪通常把自己的地方,但一旦温度升到摄氏48度以上,它们便会在自己的圈内胡来蛮干了。于是乎,温度越高,它们就会变得越发肮脏。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那种以为猪是肮脏牲畜的观念,主要是指其外表而言,而猪的本性并非真的就肮脏不堪。现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弗雷泽认:“象所有的所谓肮脏的动物一样,猪最初被视为神圣之兽。”这一论断是很有道理的。
  在上古的时候,猪的文化意义根本就不含任何贬义,相反,猪是衡量勇敢的尺码。不但“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内养猪,就连当时的社会活动,也以与猪有关的事为中心,例如“事”甲骨文象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野猪之状。而人的素质,也以猪事为坐标来衡定,如“敢”字,有徒手捉猪以示勇敢之意,那么不能捉猪便为怯懦。。家猪是显得那么温顺老实,那是因为长期被人类驯养,与大自然隔离而丧失了其本性,而野猪性情凶暴,善于搏击,于是基于这一特点,猪便含有“勇往直前”的意思。
  说到猪的勇敢我们先来看一则真实的现代奇闻:1984年初秋的一天,黑龙江的采药老农孙头背着竹篓上大兴安采药。突然,一颗黄豆大的水滴掉在了的后脑勺上,水滴有些血。老孙头抬起头一看,只见一只饿得干瘪瘪的东北虎,正蹲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他掉口水呢!老孙头大吃一惊,那老虎“呼”地一声,迎头扑来,老孙头猛一躲闪。那老虎便从他头上发现一米开外有一头肥壮的野猪,正低头着在那里刨树根。那野猪以这位突然闯来的山大王也不示弱,于是双方都恶狠狠地盯着对方。这样对峙了大约两三分钟,老虎突然一跃,向野猪冲去,它们一来一往,一守一攻,大约斗了十五个回合,老虎使了个绝招,一口咬住 了野猪的后腿。野猪痛得大声嚎叫。突然树林里黄烟滚滚,啼声四起,几十头野猪咆哮着,朝这边冲来,拼命厮杀。老虎孤军奋战,奋力搏斗。眨眼间虎啸猪嚎,树林里斗得天昏地暗。几个小时后,老虎浑身鲜血淋漓,渐渐力尽难支,呜呼哀哉。这时幸存的野猪才慢慢地,愤愤地撤离现场。树林里血染黄沙,十几头野猪和一只老虎倒在地上,有两头快要断气的野猪还抽搐呢!老孙头躲在一棵大树上,自始至终观看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猪虎的大战。
  野猪具有如此的神勇,所以“猪”这个名词在日本常用作人的名字,日本人用“猪”给幼儿命名,并非为了好养活,才取个俗贱的名字,而是欣赏猪的奋勇向前,有进无退的精神。欧洲人也有类似的认识。他们认为野猪虽然没有角,却是兽类中最凶悍的动物。它的獠牙尖锐而强硬,可以轻易刺伤敌人;它经常在树干上摩擦肩部下胁,使之成为坚强的盾甲。因此欧洲的许多纹章以猪为图案,表示猛勇和万夫莫敌。例如英格兰王查理三世的徽章是两头猪拱卫着盾牌,苏格兰亚盖公爵的徽章上,猪头像置于图案上方,显示了猪的尊严。
  作为家猪,它又是那样的憨厚老实,安分守己,从不去加害于任何人,并为人们带来以经济上的富足,成为农民百姓的“聚宝盆”;它全身的每一个器官,从头到尾,都是人们百吃不厌的美食。因此在中国文化中,猪还有其它的许多寓意和象征。
  据传自从唐代开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间的人在今后任了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既红笔题名于雁塔。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音谐,所以猪成了青年学子金榜题名的吉祥物。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后来,这种习惯逐渐扩大,人们在新年时互赠火腿,因为火腿是用猪蹄烤制而成的。民间还认为“肥猪拱门”吉祥,肥猪俨然成为一个传送福气的使者,所以有俗语说:“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
  总而言之,在我们的生活中,猪一方面代表着愚笨、懒惰、贪吃、好色、肮脏,但另一方面 又象征着勇敢、厚道、忠诚、谨慎、诚实、宽窄。自然学家赫森说:“猪不象马,牛,绵羊那样疑心重重,畏缩顺从;不象山羊那样卤莽,天不怕地不怕,不象鹅那样满怀敌意,不象猫那样屈尊俯就;也不象狗那样摇尾乞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8

回帖

79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798
发表于 2022-10-4 12: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12

回帖

104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45
发表于 2024-11-9 13: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辛苦了, 好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12

回帖

104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45
发表于 2024-11-9 13: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无鬼神 发表于 2024-11-9 13:03
谢谢   辛苦了, 好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中华精英联盟

GMT+8, 2024-11-21 23: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